各学院(部):
上海市科委已发布201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基础研究领域重大科技项目指南,同时项目申报工作也已启动。
一、研究专题和期限
专题一:稀土有机金属化合物自组装及其催化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研究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面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稀土功能材料,开展多级结构稀土有机金属化合物自组装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为精细化工反应提供高效稀土催化剂,开拓稀土功能材料的应用领域,节约我国贵金属资源,丰富和发展稀土催化理论。
重点支持三个方面的研究:
1.介孔稀土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精细化工药物中间体合成中的催化应用:重点支持有序介孔结构的硅基和高分子基稀土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原位自组装,研究其结构调控和表面化学修饰,探索稀土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组装机理、考察在精细化工药物中间体合成中的催化性能和寿命,阐明催化剂的构效关系。
2.微孔稀土配位聚合物及其选择性催化性能的研究:重点支持设计合成多齿桥联有机配体与稀土金属离子的组装方法学、稀土配位聚合物晶体的生长机理及有序微孔结构的可控构建和功能化、探索孔道结构、组成和尺寸的调变及表面化学修饰对催化效率的影响。
3.多功能稀土有机双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作用:重点支持含两种稀土有机金属或稀土与过渡金属的量子点组装、制备有序介孔结构双功能催化剂、设计多步串连有机合成的“一锅”反应、阐述不同活性位点的有序组装机理以及催化协同效应、探索非均相有机金属催化剂及多功能催化剂应用于药物中间体的合成。
(二)研究期限
2013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三)经费额度
本专题支持额度不超过300万元。
专题二:室温红外成像器件的应用基础研究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围绕实现铁电单晶薄膜和聚合物铁电薄膜的制备,发现铁电极化规律及其随外场的变化规律,解决室温工作的红外成像器件的关键技术,实现室温红外成像,为物联网传感器高技术发展及其广泛应用提供科学技术基础。
重点支持三个方面的研究:
1.研究铁电薄膜单晶、聚合物铁电薄膜和铁电体/半导体异质结的制备规律;研究材料制备的工艺过程、微结构特征及其与材料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性能调控规律。
2.研究铁电薄膜和聚合物铁电薄膜的电荷极化规律及其与晶体结构的关系、与应力、光、热、电、磁等外场的耦合效应;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介电极化效应的调控规律;并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铁电极化效应的物理起源。
3.研制铁电薄膜的室温工作的红外探测成像器件,实现红外成像信息获取。同时探索基于铁电薄膜的新型红外光电探测器机理,探索新型传感器机理。
(二)研究期限
2012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三)经费额度
本专题支持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专题三:大规模信息流处理计算模式的基础研究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构建适于大规模信息流处理的新一代计算模型及其理论,解决大规模信息流获取、传输和处理等环节的关键技术,建立高效智能的大规模信息流处理计算平台和实现模型,开展实证研究。
重点支持两个方面的研究:
1、大规模信息流处理的新一代计算模型研究:包括大规模信息流的行为和机理,新一代计算模型及其能力体系,核心协议与标准研究。
2、大规模信息流处理的计算平台与实现模型研究:包括计算平台的体系结构与组成原理,大规模信息流处理计算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计算平台的实现模型及应用实证研究。
(二)研究期限
2013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三)经费额度
本专题支持额度不超过400万元。
专题四:硅基光互连基础研究
(一)研究目标和内容
面向大容量、低功耗、高性能并行处理计算和通信系统,针对多核系统中核与核之间的互连瓶颈问题,在硅基微纳光电集成系统的理论、设计和工艺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硅光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单片集成,提高我国硅基光子学研究水平,为推动硅基光电互连技术在高性能处理器、光通信设施和数据通讯领域的应用,提升上海市信息产业市场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
重点支持三个方面的研究:
1.研究硅基微纳波导系统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新型硅基波导中光的传输模式;探索减少传输损耗的波导表面处理技术;研究新型硅基波导的偏振模型,消除偏振依赖性的新型结构和工艺;研究硅基光波导传输与电子器件兼容存在的热效应问题,以及如何消除热效应对芯片和光互连器件的影响;
2.研究新型关键器件机理;研究硅基上引入通讯波长激光光源的实现机理;研究激光和光纤对硅基波导耦合的复杂模型和解决方法;研究高速低功耗电光转换器;面向硅基集成光发送器,开发以耦合结构、电光转换器、波导结构等关键器件的集成技术;提高信号转换和处理速率,开发超高速、低功耗的信号处理方案和新型光电器件;
3.原型器件制作和系统验证;面向硅基集成光发送器,实现多通道滤波器、光纤对硅基波导低损耗耦合结构、小尺寸低功耗电光转换、高消光比衰减器等原型器件制作;实现高速信号传输,进行器件的性能测试与系统验证。
(二)研究期限
2013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三)经费额度
本专题支持额度不超过450万元。
专题五:高发恶性肿瘤分子分型应用基础研究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聚焦高发恶性肿瘤(肺癌和结直肠癌),分析恶性肿瘤基因表达谱特征,筛选肿瘤病理分子分型的关键基因,并进一步验证分子分型方法的准确性及可行性,以期完善肿瘤的病理诊断及提高恶性肿瘤的个体化诊治水平。
重点支持三个方面的研究:
1、开展肺癌和结直肠癌的基因表达谱高通量研究,选择规范化诊治、具有临床预后及高质量样本的病例,建立标准化高通量技术平台及有效的多层面分析方法,筛选与治疗和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或分子模型;
2、开展关键基因分子分型检测方法的研究,对所筛选基因进行必要的单基因或分子模型验证,进一步开展多基因检测的研究,建立高效的并适合临床应用的检测方法;
3、开展分子分型的多中心验证和研究,通过多中心、多样本的前瞻性研究,初步确立肺癌和结直肠癌分子分型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并观察其与病理形态诊断的相关性。
(二)研究期限
2013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三)经费额度
本专题支持额度不超过450万元。
二、申请条件
1、申报单位应具备实施项目研究的必备条件。
2、申请项目必须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多家单位联合申请时,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
3、国内外合作项目必须有合作协议或授权协议,涉及许可研究、专利等,申报时需附许可研究批件复印件、有关知识产权批件复印件等。
4、项目责任人须是项目依托单位全职工作人员且申报当年一般不超过60岁。项目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同期参与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数(不包括2010年结题的项目)不得超过三项。
5、作为项目负责人和子课题负责人,每年投入本项目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其他参与人员每年投入申报项目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
6、承担国家和上海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总工作时间已达满负荷的人员以及近五年承担上海科委项目(课题)应结题而未结题(或终止)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不能申报。
7、已申报今年市科委其它类别项目(课题)者应主动予以申明,未申明者按重复申报不予受理。
8、每一项目可提出不超过2名的建议回避同行评审专家,名单需随课题可行性方案一并提交。
9、所有附件要求上传到网上。
三、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发布。申请者可以从“上海科技”网站(http://www.stcsm.gov.cn)上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可行性方案”,在线填写提交表格《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2010版)》。
2、申请人请于3月29日前在线提交可行性方案,并打印书面可行性方案一式3份(A4双面打印,附件单面打印)交至科技处,由科技处统一上报。
3、《单位基本信息》、《依托单位意见》和《项目承担企业(单位)知识产权情况表》请上学校科技处网站“文档下载”区下载相关文件,按其内容统一填写。
科技处联系人:董伟 黄华杰 联系电话:55270566
科技处
2010-3-19